中国—东盟艺术教育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Hecate 阅读:7310 2018-10-08 17:31:35 评论:0

“来到中国展示缅甸的传统舞蹈是我们的荣幸。”借着第12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的机会,缅甸Shwe Lawun艺术学校校长杨升良与8名学生表演的3个缅甸民族舞蹈,展现了缅甸将传统文化进行舞台转化并融入艺术教育的成果。

  随着中国—东盟文化交融的愈加深入,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也日渐紧密。无论是专注于艺术教育领域交流的“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还是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中国—东盟戏曲演唱会、“文化走亲东盟行”等艺术交流活动,都不断推动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方面的合作与发展。

  创办于1996年的“红铜鼓”原名广西中等艺术教育专业大赛,每两年举办一届,2008年更名为“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22年来,“红铜鼓”的参与单位由中等艺术学校扩展到高等艺术院校,参与范围从广西扩展到全国和东盟国家,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被纳入中国—东盟文化论坛配套活动。

  今年在广西南宁举办的第12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吸引柬埔寨、老挝、缅甸和中国的142所艺术院校参与,报送了舞台艺术作品、美术作品、艺术教育论文共4875件(个)。展演通过专题晚会、美术作品展、优秀论文评选、优质课堂展示4个板块,全面展现了各院校的教育教学成果。

  “展演不仅展示了学生的风采,也体现了我校的教育资源和水平。”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彭丹雄说,此次浙江师范大学共有8个舞台作品入围展演最佳作品和优秀作品,其中两件作品应邀参演。

  “这是学生之间、教师之间、院校之间的交流。”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人事处处长班华勤说,“红铜鼓”是专门给中国和东盟国家艺术学生、院校之间提供相互展示、学习切磋的平台,在交流中共同提高艺术教育水平。“这是一个关注双方艺术未来的平台。”班华勤说。

  在中国—东盟广泛开展的人文交流中,艺术教育交流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第12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期间,中央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5所艺术院校的教师为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师生介绍了各自在舞蹈、声乐、杂技教学中的独特经验。作为历届“红铜鼓”的重点活动,优质课堂展示是各艺术院校优秀教学经验交流的重要内容。中国男中音歌唱家、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黑力对实现民族声乐多样化的教学规律和途径作了总结。在课堂上,他通过国内外歌唱家的演唱视频对比、学生现场展示等方式阐述了自己在声乐多元化教学中的经验。“我们看到中国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以及艺术院校对教育的创新,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泰国国家七世皇政治学院教授高振华表示。

  在近日落幕的中国—东盟(南宁)戏曲演唱会中,共有90多名中国和东盟国家学生参加比赛和闭幕式演出,其中有近1/4来自东盟国家。学生的优异表现让人们看到了戏曲艺术在年轻一代身上焕发的蓬勃生命力。

  2016年,中国—东盟文化论坛聚焦艺术教育合作与发展,与会人士对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艺术院校在加强交流与合作的前景、途径、方式上达成共识。此后,论坛先后召开了两次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校长圆桌会议,通过并签署了《中国—东盟艺术院校校长圆桌会议纪要》《中国—东盟艺术院校校长圆桌会议南宁倡议》,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深化艺术教育合作提供了重要纲领。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广西与东盟国家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更加紧密和深入。作为全国6所省(自治区)属综合性艺术院校之一,广西艺术学院今年共招收22名东盟国家留学生就读音乐、舞蹈、设计等专业。该校自2008年起招收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留学生,目前已培养了越南杜氏清花、马来西亚陈永馨等一批优秀的东盟艺术人才,并设立了“广西艺术学院国际学生奖学金”。

  自2012年被中国外交部确定为“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后,广西艺术学院与东盟各国的教学合作进一步深化,搭建了“中国—东盟音乐周”等一系列学术交流平台,与泰国艺术大学等26所东盟国家院校缔结友好关系,留学互访、教学交流等活动频繁开展。“受越南文化部委托,我校2017年分两批对越南国家歌舞剧院的36名青年演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今年底,还将赴越南开展全国舞蹈编导教师培训。”广西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克说,广西艺术学院与菲律宾大学、印尼玛拉拿塔基督教大学已建立联合办学机制,实行留学生双向培养。今年9月,菲律宾大学的艺术研究生已经在广西艺术学院开始了留学生涯。

  据介绍,在多层次、宽领域的交融互鉴中,中国—东盟在艺术教育领域结出硕果。2017年,中国与东盟的19所艺术高校成立了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通过建立艺术教育共同体,共同促进高级艺术人才培养,提高文化艺术科研创作水平。10月26日,第二届中国—东盟艺术高校联盟成员大会将在南宁举办,以进一步细化未来的艺术交流与学术互鉴,为双方更加深入的合作搭建平台、形成机制。

  “两年来,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设立的戏剧工作坊相继组织了小型艺术人才培训和短期培训班,下一步我们计划与国外艺术高校建立‘3+1’‘2+1’合作办学模式,使艺术教育资源变得多元丰富,为青年学子提供广阔的学习和就业前景。”中国—东盟戏剧合作交流机制秘书处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小雨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